為了增加不銹鋼鍛件冷軋工作輥硬層深度,并得到緩和的過渡區,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在材質上提高合金含量的增加的淬透性,同時在感應淬火工藝方面也要改進塔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對感應加熱與隨后的冷卻提出如下要求:1.奧氏體化時間鹽城到10min,實現低溫長時間奧氏體化條件。2.提高加熱層深度,使>800℃的奧氏體化層深度達到預期的淬硬層深和過渡區深度之和。3.預期的淬硬層深范圍內的加熱溫度梯度要盡量小,既要使不銹鋼鍛件內部獲得充分的奧氏體化,以保證淬火后獲得高硬度,又要避免表層過熱。4.足夠的噴冷強度。由于預期的淬硬層深度處的淬火溫度低于表面,CCT曲線左移,因而噴冷強度必須保證此處臨界冷速,而且要避免返熱造成自回火。
不銹鋼鍛件感應淬火前的感應預熱或爐子預熱作為減小淬火應力和開裂敏感性的措施是必要的。但如果預熱溫度過高則削弱了深層淬火冷卻速度,影響淬硬層深度。推薦采用感應器兩次預熱,進入感應淬火前溫度控制在400℃左右的水平為好。
應用工頻雙感應器感應淬火時,噴水器不能再直接使用原單工頻用噴水器,因為加熱深度的增加使軋輥內部的蓄熱量也隨之增加,必須相應地提高噴水器的冷卻能力,保證預期淬硬層深度處達到臨界的冷速,獲得馬氏體組織。